醫療常識★重要必看!平時有觀察自己的排便嗎?放屁排便透露出的『癌症信號』(歡迎分享)

重要必看!平時有觀察自己的排便嗎?放屁排便透露出的『癌症信號』(歡迎分享)

胺,或為液體,或為揮發性氣體,十分臭。所以,有些時候人們吃得太多太好,腸道負擔太重,就會放臭屁。放臭屁,不僅是難堪的事,還是一個危險信號。

  留神一個危險信號:吃得太好放臭屁

  在傳統飲食習慣下,食物經過消化和吸收,通過小腸進入大腸後,蛋白質和脂肪殘餘是少量的,這些少量殘餘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還可繼續合成人體必需的物質,如B族維生素、維生素K和一些非必需氨基酸,這些都是有益健康的。

  但是,如果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增加太多,超出了小腸消化吸收的能力,進入大腸的就不再是少量殘餘了。在大腸這個「發酵罐」中,過多的營養物質會導緻菌群失調,並將那些富餘的營養大量合成胺類物質,胺即緻癌物。

  從腸道功能讀健康!

  雖然大腸癌的病因,醫學家還未完全揭開,但他們已經發現發病因素與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。本文意在從生活方式角度,提示人們注意自己的腸道功能,避免大腸癌風險因素。

  大腸癌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合稱。

  為什麼大腸癌發病率有如此快的增速呢?人們熟悉的解釋是:生活方式西方化。什麼樣的「西方化生活」導緻大腸癌呢?人們熟悉的解釋是:高蛋白質、多脂肪、少谷物、少蔬果的膳食模式。為什麼這樣的生活方式會導緻大腸癌?細緻一些的解釋不多,本文即從生理角度,解析這個問題。

  膳食纖維——把腸道菌群和毒素"打包"進糞便的功臣

  西方化飲食除了蛋白多、脂肪多,另一個缺點是,膳食纖維少。膳食纖維,是一個人們有點陌生的概念。膳食纖維在1970年以前的營養學中尚不曾出現,是近幾十年來被人們重視的概念。

  膳食纖維是指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營養素,主要來自於植物的細胞壁。膳食纖維在保持消化係統健康功能方面,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它可以清潔消化壁和增強消化功能,同時可稀釋和加速食物中的緻癌物質和有毒物質的移除。

  膳食纖維主要來源於谷物、豆類、蔬菜和水果,但在西方化飲食習慣中,大多數人減少了谷物的攝入,食物中的膳食纖維量大大減少。

  膳食纖維在小腸中不能被消化吸收,它隨食物殘渣進入大腸,最終被排出體外。但是,可別小看這些不能被吸收的「糟粕」,它們可比那些過量的「精華」殘餘可貴得多。膳食纖維在大腸中扮演着「清道夫」的角色:它大量吸收水分,膨脹增大,一路上把壞死的細胞、過多的腸道菌群和毒素「打包」進糞便,並刺激腸道蠕動,促進排便。

  專家揭秘:怎麼從大便看健康狀況

  最理想的情況:假如,食物中膳食纖維的絕對量和相對比例充分,糞便量會顯得非常多,甚至可能從體積上遠大於攝入食物的總體積。這樣的糞便是健康的糞便,通常是半固體的,所含水分占80%以上,而帶出的腸道廢物可占糞便幹重的三分之一以上。這些人排便都非常通暢,不僅大腸癌發病率極低,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發生率也低。

  最糟糕的情況:假如,膳食纖維攝入少,腸道蠕動慢,排空時間長,糞便又幹又硬又少,對直腸的刺激也不夠,便意少,沒有每天排便的欲望。同時,大腸中的胺類等有毒廢物來不及隨糞便排出,在體內積蓄時間過長,就會越來越多,最後隻得「自產自銷」:達到了一定濃度後,通過腸壁進入血液,導緻全身性的毒素增多。因此,便秘人士往往皮膚幹澀、暗瘡頻發,而最接近毒素的大腸壁細胞,也就不可避免地發生炎症,甚至發展到癌症。

  便意或放屁是一種要求排毒的提醒

  所以,便意或放屁是一種機體要求及時排毒的保護提醒機制,應盡量不要忍便,而是爭取迅速解決。否則,直腸神經長期受糞便壓迫會感覺鈍化,引發便秘。

  另外,合理的作息、充足的睡眠也相當重要。腸道不同於大腦、五官和肢體,在人體睡眠時不僅不會休息,相反會興奮,蠕動加快,並分泌黏液促進排便、修複腸道。所以,睡眠少的人,排便常成問題,而且腸道得不到充分修複,緻癌概率也高。

  值得提醒的是:腸道的功能狀態不僅人與人之間不同,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也有很大差異。進食、緊張、藥物和疾病,甚至社會文化形態都對腸道功能狀態有影響。然而,排便次數是因人而異的,正常的排便次數範圍從每周2~3次到每天2~3次不等。

  不過,如果排便頻率、糞便性狀或糞便量有改變,或糞便中有血、粘液、膿液或過多的脂肪物質時,就要小心是否發生腸道疾病了。

重要必看!平時有觀察自己的排便嗎?放屁排便透露出的『癌症信號』(歡迎分享)

歡迎分享~~~~~~~~~~~~~~

其他閱讀:

一定要看!你注意過自己的走路變化嗎?

8種走路步態是健康預警信號!重要!(歡迎分享)

點我看更多>>>>

http://www.life.com.tw/?app=view&no=144689

 

相關推薦

鎂光燈照不到的地方 吳沙忻在冒汗。 那是二○一九年十月初,午後炙熱的陽光下,吳沙忻站在密蘇里州堪薩斯城(Kansas)的停車場。那時,吳沙忻和幾個同事已經花了數週往返美國和歐洲,努力想讓投資人對BNT產生興趣。BNT是吳沙忻創辦的一家德國生技公司。 旅途並不怎麼順利,吳沙忻向投資人說明,BNT正在研...

閱讀詳情 »

(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/綜合報導)年紀40歲以上的成人與老年人,記得時常檢查撫摸頸部及耳後,是否有腫塊或淋巴結腫大現象,萬一發現頸部腫塊,再加上出現6大症狀,就有可能是惡性腫瘤。且醫師指出,好發族群不僅僅是有抽菸、酗酒習慣者,也可能是不明原因發生淋巴轉移癌症。 婦無抽菸、酗酒仍出現無痛腫瘤,確診扁桃...

閱讀詳情 »

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 福島食品解禁,只差最後一步,衛福部長陳時中今(7)日下午才公開說,日本核災已經過了10年,大部分國家觀察核災是以1到2年做一個界線,一定會以安全、符合科學證據跟國際規範的架構來進行「相關的食品都會走向正常化」,食藥署晚間就公布最新一份「109年度輸入食品風險分析」,直...

閱讀詳情 »

【報新聞/曾沛騰/新竹縣報導】67歲張姓病患,雙手顫抖長達2年,手部在動作或靜止時都會不自主地顫動,甚至拿筷子都很困難,無法自己好好吃一頓飯,連右手寫字也常常無法辨識,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,雖然吃藥但還是無法改善,最後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陳睿正主任,陳睿正主任診斷,病人靜止型(性)顫...

閱讀詳情 »

Facebook留言